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东林大夫来不及与袁正庭叙旧,先去看望了施绵。
施绵躺在榻上,眼珠子越是水润有神,就显得面色越发憔悴。
东林大夫给她把过脉,眉头紧锁,问:“发病几次?”
“这段时日来的只有袁先生一行人,小姐没有外出,没发过病……”菁娘着急插嘴道,“每晚的药也是按时喝的,我盯得紧呢。”
“是吗?”东林大夫意味深长地看向施绵。
虚弱躺着的施绵眼神闪躲,两手抓着寝被往上提,嗡声道:“菁娘,我有点饿了。”
菁娘匆匆下去准备吃食,她才将昨日的事说与东林大夫听。
“你怎么确定动手的人与他有关?不是还有袁正庭的几个下人?”
“难道还能是袁先生的人吗?袁先生来过那么多次,从没有过意外。”施绵因为不适,声音很弱,“我都知道的,是有人想陷害十四。”
东林大夫:“这只是你的猜想,依老朽之言,昨晚就该把那几个随行护卫全部迷晕了,绑起来挨个严刑拷问,这样才周密。”
施绵从寝被下伸出手指,抓抓脸,小声嘀咕:“……一点都不像个圣手……”
慈眉善目的老大夫声音和蔼:“小丫头不知尊师重道,当心今日就命丧黄泉。”
施绵精神一震,面颊浮起两团红晕,恭敬道:“师父宅心仁厚,年高德劭,是当之无愧的杏林圣人。”
“知错能改就还有救。”
东林大夫为施绵的病情斟酌了半个时辰,落笔写下药方交给菁娘,转而去见了旧友。
袁正庭有意把严梦舟留在小叠池,便将他的身世全盘托出。
“七年前辰王谋反的事,你可记得?”
东林大夫点头。
七年前,燕王携王妃与两个皇孙在衢州避暑,宫中的先帝突染重疾,卧榻不起,辰王趁机起兵逼宫。
燕王率人回京护驾,被私下里与辰王勾结了的流寇阻拦。途中王妃带着两个皇孙被流寇冲散,只有一小队人马跟随。
辗转数日,最终王妃与大皇孙平安归来,四皇孙却意外从马车上跌落,落入流寇之中。
后辰王伏诛,先帝病逝。燕王登基后,亲自领兵剿灭流寇,奈何四皇子生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
多年来,曾经的燕王夫妇,如今的天子与皇后,从未放弃过寻人,这事天下皆知。
“万幸人还活着,数月前从荆州找回。”
东林大夫道:“全天下都知道天子在找亲儿子,他那时七岁,该记事了,怎会不知道找上当地官员?”
===第11节===
“说是伤了脑袋,以前的事全部不记得了。”
东林大夫露出耐人寻味的笑,“是真的忘了,还是不愿回宫?”
袁正庭:“他说忘了,太医诊治后判定确有脑伤,圣上与皇后娘娘、太子均无异议,那便是真的。”
作者有话说:
第11章 宫中
子时,御书房中灯火通明,景明帝正在批阅奏折。身边候着的老太监瞟见门外低低映着个人影,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。
外面的太监压低嗓子道:“宫门口传了消息过来,四皇子回来了。”离得再近点,又道,“说是跨马闯入宫门的。”
因为这事,值夜的侍卫吓得不轻,还以为是什么胆大包天的刺客。
老太监稍稍思量了下,先是安排人在前面阻拦,再轻手轻脚地回到御书房。“陛下,四殿下回来了。”
景明帝额头一跳,放下了笔。
老太监将外面的事情润色了一番,委婉地禀上。
“你觉得他这回是想做什么?”景明帝揉揉太阳穴。
老太监见状,忙上前服侍,只敢挑好话说,“老奴记得四殿下年幼时特别黏人,总缠着陛下与皇后娘娘,说不准这回是想念陛下与娘娘,特意回宫探望的。”
这是假话,他知道,景明帝也知道。
深夜直闯宫门,绝不是想念父母,来清算的还差不多。
袁正庭清廉公正,敬重皇权,断然不会委屈了他。又有六皇子的事在前,现今没人敢轻易招惹严梦舟。
除非是……
景明帝壮年登基,至今已七年,在位期间勤政律己,从谏如流。私德上,他好美酒,然则酒品好,非纵酒误事之人。
朝堂与民间皆是好名声,这让景明帝很是受用。
他自负只要在位时间再久一些,功绩必能超过列位先祖,会被后世赞颂千年。
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皇帝皆有种种诟病,大多在于私德,譬如风流情/事、君臣之谊、皇家亲情等。
景明帝不认为这是不足,却也不愿意背负这些,他要做一个完美的君主。
在已过的四十年中,他唯一认定的污点